发布时间:2018-09-08 10:00 我要投稿
施一公纵论高校变革: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
记者 刘华山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教授。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6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回到老家河南驻马店,出席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并作了《回国十年:清华生命学科的改革实践》的首场主题报告。
施一公出生于河南郑州,幼年随父母搬迁至驻马店学习生活,并度过了少年时期最美好的时光。施一公对驻马店怀有深切而浓烈的感情,多次公开表示以驻马店人自居,为驻马店正能量代言。施一公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少年时代留给他的全都是美好的回忆,甚至因为犯错受到父母责罚也是幸福的,驻马店是他记忆中唯一没有伤痕的城市,他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驻
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无可替代的情感,施一公愉快接受“驻马店科学发展顾问”聘请,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回到驻马店,不遗余力为家乡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适逢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召开之际,施一公再次欣然接受邀约重回驻马店,并把“驻马店论坛”作为自己相关重要成果的首发平台。
“我在海外渡过很长的时间,之后回到了中国,我想这是因为我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长大的,驻马店在我的中学教育时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报告中,施一公从自己的义务教育谈起,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对于中国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经历和感受。
施一公坦言:“即使我在驻马店这样的城市长大,也不是受到顶尖的教育,但我还是有机会去清华,有机会出国学习,我想通过我自己的经历,来讲中国的变革。”中学时期,一次偶然机会,施一公在驻马店第一次面见外国嘉宾,这是一位新西兰的来访客人,施一公参与了当时的欢迎和鲜花仪式,他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并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萌动的种子。1985年,学习优异的施一公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系,成为该系恢复招生后的首届本科生。1990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
“在那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海外和中国的差异,我在美国度过了20多年的时间。时间过得很快,在这段时间里,我也看到中国正在奋起直追,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施一公说,首先,从中国的高等教育来看,现在中国大学生人数世界排名是第一的,特别是今年我们已经有了650万的大学生,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与此同时,今年我们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6所大学,进入世界前100名,这是信誉的排名,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我们这些大学已经是世界一流,而且进入了前列,当然你不用太关注这个数字,至少反映了一点,我们的大学在快速发展。
“如果你知道中国大学过去30年发展的话,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以自己的实践给大家讲讲生命学科。”施一公表示,从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不是简单的以前所想的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它包括所有的微观现代生物科学,包括海洋、生态等等,还包括分子药学和医学,可以说现在的医院里每一个重大的医疗技术的进步都是来自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所以你可以想想,即使那是生命科学很小的分支,就是现代微观生命科学,它就有很多分支领域。像清华这样的大学,必须有强大的生命学科。我非常感谢我赶上了一个好的时期,我是2007年回到清华负责生命科学,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引领亚洲,争创世界一流。
“说实在的,2007年的情况很复杂,2007年我们和美国的州立大学竞争,基本胜算是没有的。时隔十年之后,我们获胜率很可能是20∶1。这个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施一公强调,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教授。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所以,我们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而一流的教师队伍发挥才能,一定要有软机制环境来支撑,为此我们要有机制体制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几百万的留学生去海外,其中很多优秀的留学生成为外
施一公说,在25年历史中,清华生命科学只有一篇文章,来自清华大学发表在科学自然杂志上。2009年以来,我们有60篇作者来自清华大学。你可以想象,这代表了清华生命科学已经跨进世界一流。我们留住这些教授需要机制,我们做了人事制度改革的尝试,我们把管理转变为服务,这个观念的转变,在清华生命学院率先得到实现。
关于中国民办教育的兴起与现状,施一公表示,中国公立大学非常优秀,甚至是一枝独秀,清华、北大、复旦等,有一批优秀的大学,这些大学在过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相比之下,我们的民办教育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简单做一个类别,现在国家很多是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民办教育并不是私人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是非政府的或非公共的。我们在解放前曾经有私立高等学校,逐渐转变为公立学校。过去三十年里,我们开始恢复民办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到现在为止,实际上我们的民办大学有400多所。私立大学运行经费实际上绝大部分来自政府。为什么?因为大学不管公立私立都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和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支持这样大学的发展。
施一公坦陈,在中国,我们非常非常的幸运,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我认为在世界上都是超前的,这个理念足以让民办教育长足发展。我们的法律规定,民办教育应该和公办教育享有同等待遇。这意味着土地划拨、学院建设由地方政府承担,意味着科研经费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
“那么,怎样更好的改进中国民办教育的状况?”施一公说,我们回来之后,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倡议建立一所能够代表中国的民办大学。很高兴,我们选址是在美丽的杭州,位于西子湖畔,取名西湖大学。这是新中国建设的希望成为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
施一公表示,尽管作为民办大学,西湖大学的核心机制是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民办大学必须满足两点,一是校董会制度,二是所有师资的福利待遇工资由基金会支撑。这样一所大学如果成功,定位一定要准确。第一条,我们希望它小而精,现在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去年年底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加起来不到300人,我们希望西湖大学在十年之内规模等同于加州理工大学。第二条,我们希望是高起点,就是在建校之初,我们不招收本科生,只招研究生、博士。第三条,我们希望开始是有限学科,就是要聚焦科学技术。两年之前,我们呈请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先期成立了西湖高等教育研究院,这就是西湖大学的前身,就是西湖大学的发源地。
“基于西湖大学的前身和理念,我们设立了四个研究所,分别是力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生物学研究所、技术医学研究所。”施一公说,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全球面试学术人才,我也很高兴的告诉大家,目前为止,我们从1500多位博士学位中选拔了62位面试,从中选拔了21位杰出的科学家,作为我们的助理教授、副教授
施一公说,西湖大学的永久选址已经确定,我们的首批教师已经到位,我们首批科研经费来自政府已经到位。关于西湖大学的申办报告,我们将在本年度内递交教育部。
“我们的愿景是,三年之后在杭州这样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美丽城市,会有一所崭新的大学拔地而起,那就是西湖大学。”施一公的报告,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施一公:大学之大 不在大楼之大 而在大师之大》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tianzhong/76298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