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03 12:4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汝南县总人口79万,其中农业人口67.99万。下辖17个乡镇,277个行政村,是一个人口密度大、资源匮乏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目前,全县有普通中小学校301所,在校学生149774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民办完中2 所),在校学生10741人;初中 35 所,在校学生42582人;小学260 所,在校学生9645人。全县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2069人;教师进修学校一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9人。乡级成人学校17所;幼儿园32所(其中民办10所)。全县有教职工7018人。 1996年我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通过了省政府验收。
一、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
1、幼儿教育:全县17个乡镇都建有中心幼儿园,村村都办有三年学前教育。
2、义务教育:2003--2004、2004--2005、2005--2006、2006--2007连续四个学年度6—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12--14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6.1%、96.7 %、97.2%、 97、6%。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80.7%、82.4%、84%、83.7% 。2003—2004、2004—2005、2005—2006三个学年度小学辍学率均为0,初中辍学率分别为2%、1.9%、1.92%。
3、高中阶段教育:2003-2004、2004-2005、2005-2006、2006-2007连续四个学年度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65.1% 66.2%、66.5%、68.3%。
4、职业教育:我县目前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2004年—2006年年招生分别为896人、947 人、1003 人,在近三年高考中,我县职业学校被高校录取的人数分别为332人、387人、414 人,上线率分别为77.2%、74 %、79.1 %;毕业生就业人数分别为601人、683人、728人,就业率全部达到100%。
5、成人教育:2004—2006年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 %,脱盲巩固率达100%。2004、2005、2006年度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分别为16218人次、17814 人次、17436人次。三年来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3 万多人次。
6、我县有教师进修学校一所,办学条件已达到省定标准,完全能满足我县教师培训的需要。
7、我县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二)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方面,现有民办普通中学2所,民办幼儿园10所。
1、财政对教育拨款情况:
(1)、2004--2006年,全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1066万元、12237 万元、1564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0.5%、28%财政对教育拨款分别为9996万元、11062万元、1533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0.7%、20%。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2)年生均教育事业费,2004-2006年初中分别为675.1 元、753.13元、936.12 元,小学分别为671.24元、675.71 元、890.09元。(3)年生均国拨公用经费,2004、2005、2006年初中分别为15元、15 元、30 元,小学分别为10元、10元、15元,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和年生均国拨公用经费,均达到了省定标准,并实现了逐年增长。
2、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及使用情况:2004-2006年我县城市教育费附加应征分别为43万元、198 万元、119万元,实征分别为 43万元、198万元、119万元,均做到了足额征收,且按规定合理使用。
3、教师工资发放情况:农村教师工资自2003年上划县级统一发放以来,全县教师工资标准统一、城乡统一。完善了教师工资发放保障机制,按国家现行标准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由县财政委托银行代发,一本一卡、专人专户,2001年底以后无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4、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帮扶专项资金发放情况:2004年共发放救助金367 万元,救助贫困生35351 人;2005年共发放770万元,救助贫困生35351人;2006年共发放790万元,对我县 35784名农村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
(三)办学条件方面
1、校舍建筑方面: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3.7平方米、5.0平方米、10.1平方米、28.9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面积分别为5.9平方米、6.7平方米、10.1平方米、8.8平方米。所有初中都有标准卫生保健室,食堂改造也都达到了上级规定的标准。
2、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置方面: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体育、音乐、美术、电教、劳技等器材配备和实验室建设,全部达到了省定“普九”巩固提高标准。全县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生均图书分别为15册、20册、25册、28册。
3、信息化建设方面:全县投资880.6万元为全县所有农村初中学校配备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为农村小学配备了卫星教学收视设施、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投资428万元建成了汝南教育网站,9所学校建有校园网。
4、危房改造情况:2003年,我县投入危房改造专项资金641.9万元,对我县24 所中小学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共拆除D级危房 14500平方米,改造建设校舍15509 平方米;2004年,共投入资金340.4万元,对我县20 所小学进行了危房改造,共拆除D 级危房1102.2平方米,改造建设校舍7825平方米;2005年,共投入资金803万元,对我县38 所中小学进行了危房改造,共拆除D级危房2192平方米,改造建设校舍16406平方米;2006年安排专项资金240万元,全部消除了D级危房,B、C 级危房正在加紧改造。
(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坚持实行了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统一任免,对全县教职工统一核编、统一调配的管理制度,并从2003年起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合同制,实行校长竞争上岗和目标考核制。目前我县小学专任教师3810人,学历达标率100%,高学历的占46.3% ;初中专任教师有1892人,学历达标率98.2 %,高学历占38.2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有470人,学历达标率100 %,高学历占6 %;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有55人,学历达标率98.8 %,高学历占21.6% 。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职责,坚持科学规划
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真正把各项教育工作职责落到实处,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抓教育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教育事业发展举措的督促、落实。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研究制订保证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改革措施,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教育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每年县政府与有关部门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把目标管理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每个领导分包一个乡镇或学校,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县人大、县政协经常到各学校视察工作,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认真分析我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汝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汝南县教育事业2003—2007年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举措,并把目标任务逐年分解,分期实施。切实将教育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切实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切实将基础教育纳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费投入;切实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切实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由于各级政府领导重视和教体局等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近三年来政府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逐年都得到很好的落实,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加大投入,多办实事
《汝南县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自查报告》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runan/12330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