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2 08:54 我要投稿
产业融合提升农业价值链
“当前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小生产和大市场脱节,农民不能再按传统经验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发展农业,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河南驻马店市委书记余学友代表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余学友说,驻马店市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但农产品多而不优、农业大而不强,“卖难”问题突出。作为传统农区,要抓住这一机遇,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为农民寻求更多增收渠道。要调整种养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驻马店主动对接加工企业,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优质花生、白芝麻、红薯等经济作物。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专业市场、仓储物流、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等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升农业价值链。
余学友说,农民是农业的主体,也应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参与者。应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致富。(转自
余学友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
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余学友代表说,驻马店作为传统农区和贫困地区,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实施了人才选拔、加强培训、创业致富等工程,为脱贫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他建议,国家财政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助推传统农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和脱贫步伐。
(转自
全国人大代表、驻马店市委书记余学友就开放招商认为
哪里的发展环境好,招商引资的“磁场”就越强
“中国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好”“定能成就创新大业”“必将继续成为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国家必将充满生机活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不断增强”……
在18000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定能”“必将”“必定”等字眼抓人眼球、催人奋进,表露出政府迎难而上的决心和信心。那么,这样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代表委员和基层干部群众又怎么看?
“底气”来自战略眼光: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
“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必将继续成为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2%。“哪里的发展环境好,招商引资的‘磁场’就越强。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为外资创造了大量商机。”全国人大代表、驻马店市委书记余学友说。(转自新华社)
当好“农民工司令” 与农民工共同奔小康
今年47岁的张全收,被人们亲切称为“农民工司令”。他是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他帮助安排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资助困难农民工2400人次,垫付农民工工资1000多万元。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个荣誉,更是责任,他将不负使命,为农民和农民工建言献策,共同富裕。(转自新华网)
《来自全国两会的驻马店声音》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tianzhong/70131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