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03 08:54 我要投稿
记者 刘 华 刘 阳 弓华静 代廷伟 文/图
图① 柳玉银和老伴儿给牛圈贴一个大大的福字。图② 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布袋厂专门把缝纫机安到了柳玉银的家里,让老伴儿在做家务的同时加工布袋产品。图③
出遂平县城西
瑞雪初融,彩叶林里如银似玉。下了遂景大道向南,在两旁彩叶林的簇拥下,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蜿蜒东南,来到遂平县阳丰镇朱屯村陈庄组。陈庄组村外西北角,一座建设时间不长的平房立在水泥路边。
这里是遂平县阳丰镇朱屯村帮扶贫困户柳玉银的新家。柳玉银今年63岁,患脑血栓后遗症,不能干重活;妻子梅延平大病没有,小病不断;儿子柳朝阳32岁,2010年患尿毒症,至今每周需要透析两次;儿媳妇不堪忍受家庭重负,2012年离家出走;孙女10岁,上小学三年级。
柳玉银家原来并不贫困。他两口和两个儿子都长年在外打工,到后来两个儿子相继成家,他两口跟着老大柳朝阳,与二儿子分开生活。他一病,再加上柳朝阳患尿毒症,一下子因病致贫。
2016年4月,根据市委统一安排,遂平县阳丰镇朱屯村是市委书记余学友脱贫攻坚工作联系点,柳玉银是余学友联系帮扶的贫困户。
余学友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准确把握情况,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对柳玉银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于是,柳玉银的新家盖起来了。四间房子,东头一间养牛,中间两间存放饲料,西间办起一个小超市。东头一间朝外开放,屋内的牛定期拉屋外放养。其实柳玉银原来的家就在这家的南面隔两三排,因为地处村内不能养殖,才被特意安排在此“安”家。
平房外不大的牛场上,还留存着清晰的牛蹄印,但屋内牛槽前则空空如也。柳玉银似乎看出我们的疑问,两眼放光,微笑着解释:“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去年6月西平县一家爱心企业送来3头牛犊让我饲养,春节前刚卖了,除去3头牛犊钱,我净赚1万多元。”
“过一段,我再养几头!”柳玉银补充道。
柳玉银前几年一直眉头紧锁,难得有一丝微笑,如今,精神面貌有了可喜的变化。
四间房子的门头,是河南云之端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互联网+”超市精美装饰,西间小超市内,商品不算很多,倒也算得琳琅满目。
柳玉银说:“这超市内的装修和商品配送都是‘云之端’的,‘云之端’免费装修,商品也是卖后再给他们钱。”
“一天赚不多,也就二三十元吧。”柳玉银的妻子梅延平插话,话中充满满足和自豪,“我有时还到名品花木彩叶基地上班,虽然不是天天干,一年也挣好几千呢!”
朱屯村有耕地4200亩。目前,上市企业河南名品彩叶有限公司等已在该村流转土地近4000亩,名品彩叶、名贵花木苗木远销韩国、东南亚等地,花木已成为该村重要的特色主导产业。柳玉银家的8亩地全部流转出去,每亩地流转年收入1200元,8亩地年收入9600元。梅延平他们不用出门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再挣份钱。
梅延平挣钱的门路多着呢!这不,村布袋厂的加工点也设到梅延平南边的家里。村布袋厂把原料送上门,到时把成品运走。
“啥都是村布袋厂的,我加工一个挣3角钱,现在一天能缝百十个,一天挣30多元钱。”梅延平更自豪了,目光里也流露出羡慕,“我去年9月开始学习的,第一个月的培训,厂里还给我发了500元钱。过一段熟练后,一天能缝千把个,一天挣300元。”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梅延平很麻利,在二媳妇的协助下,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红烧肉、烧鱼块……满院子飘香。
“吃水不忘挖井人,好日子不忘共产党。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余书记的爱民情怀,感谢驻村‘第一书记’和县、乡、村的各级领导。”柳玉银的眼睛湿润了。
置身美丽的朱屯村,我们看到一个个柳玉银的日子正好起来。
《脱贫户的多彩生活》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tianzhong/68038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