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22 12:34 我要投稿
漫漫援疆路 悠悠赤子心
——记红星建设集团总工程师刘中海
□晚报记者 班永威
刘中海(右二)
2014年3月,肩负着使命和家乡父老的殷殷重托,带着对父母和妻儿的依依惜别之情,刘中海受组织选派,来到十三师红星建设集团任总工程师,开始了3年的援疆岁月。面对新岗位和新环境带来的不适应感,他以积极的态度,用最短的时间,从思想上完成了由行政到企业,由监督到被监督的角色转变。从精神上调整工作状态,从行动上主动融入,用较短的时间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
敢于担当 攻坚克难展风采
2014年7月,刘中海受单位指派,开始负责十三师最大的援疆项目“十三师群众文体活动中心”施工质量进度管理工作。这是一项已返工处理、延期竣工一年的“问题”工程。他背负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在集团公司党委强有力的支持下,同施工人员一起,奋战在一线。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他奔太原、赴商丘、去乌鲁木齐市、进北京解决材料及检测问题;见甲方、会设计、访监理,多次协调参建各方捋顺工作关系,扫除在施工进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障碍,使工程得以重新启动并快速推进,于
尽己所能 岗位之上显身手
2015年7月,十三师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红星美凯龙”商城进入“围歼”阶段。在师领导重视和要求下,受公司指派,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常驻施工现场,密切协助总负责人,代替业主组织协调土建、机电、设备、装修、消防等大大小小近十个专业队伍现场施工。经过5个月的努力,该项目按期完成了预定目标,得到了师领导的肯定。
深入工地 天山南北留足迹
3年内,他6次全程带队或参与公司组织的全面安全质量检查工作,每次历时半个多月,行程千余公里,不辞辛苦,与检查组成员同吃、同住。他去最远一工地,上最高一层楼,对分布在天山南北八个农牧场及大营房社区的约200多项单体工程进行拉网式检查,累计查出各类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1800多项,下发各类处罚和整改通知150多份,并将现场拍摄的影像资料整理后制成视频教育材料,对集团公司进行安全质量教育,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连续3年实现零伤亡、零质量事故。在汗水中,溶解了认可,发挥了专长;在烈日下,增进了了解,展示了形象。
全力以赴 重点建设添砖瓦
2016年3月以来,他被集团公司和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派,全程参与协调“十三五”重点援疆项目——“援疆干部周转房” 的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快马加鞭推进建设进程,在十三师领导和援疆前方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高标准严要求,从设计开始,用不到5个月的时间,基本达到了入住条件,为援疆干部创造了良好的居住条件。
为发挥内地工程技术、管理的资源优势,提高十三师人员、技术管理方面的造血功能,3年来,他与系统内其他援疆干部一道,先后组织十三师建设系统管理和技术人员,分三批近40人次赴河南进行交流、学习和洽谈业务,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无私奉献 遗憾留给小家庭
3年的援疆工作,他把自己交给了哈密,却无时无刻不承受着对家人愧疚的折磨。因为是父母的独子,每次放假回家,他都带着年迈多病的双亲求医问药。每次回疆,面对老泪纵横的父母,他无言以对,万分内疚。
2014年,儿子参加高考,直到高考结束,他也没能回去。儿子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为此他耿耿于怀。即将结束援疆工作前,亲戚打来电话,说他妻子不小心崴了脚,不能走路。他的母亲为了照料妻子,心脏病突发,现在一个卧床在家,一个躺在医院。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家里人一直没告诉他。他听后焦急万分,但他知道,自己负责的重点项目进入关键施工阶段,他不能离开岗位,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他只能每天晚上怀着愧疚的心情,打电话安慰一下。
3年来,在平凡的援疆工作中,刘中海连创佳绩,屡获荣誉,连年被前方指挥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援疆干部。在全兵团讲述援疆故事征文活动中,他写的《感悟红星》获得三等奖。2015年,作为唯一的援疆干部,他被十三师党委任命为师十佳“好干部”。2016年,他被新疆建设兵团评为三年援疆兵团级优秀援疆干部。
《记红星建设集团总工程师刘中海》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tianzhong/66094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