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1 11:5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在国内报纸最早报道红军长征,定于
范长江:心向“西北角”
记者 韩祖和 刘 阳
范长江,
20世纪30年代,他的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轰动全国。国内报纸最早报道红军长征的《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见诸
下放到国家科委确山“五七干校”
坚持真理不低头奏响生命的绝唱
确山县瓦岗镇芦庄村、驻马店市薄山林场芦庄林区场部——当年国家科委确山“五七干校”所在地。
场部内,有多排灰砖红瓦平房,木质屋檐。平房内,白粉墙灰砖地。这些建筑,是“五七干校”留下的。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礼堂兼食堂,简洁轩朗,有七间大,南向坐落,一侧设多个打饭窗口;另一侧,是一排水泥洗碗水槽,水龙头已不知去处。食堂内,木梁柱裸露,灰水泥漫地,木条窗棂,两扇灰白色薄木门板,油漆剥落殆尽。山墙上,依稀可见红色标语: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胜利前进!
芦庄林区场部住着三家林场职工。今年82岁的李长俊是当年接触过范长江的唯一健在者。今年67岁的魏明庚虽没接触过范长江,但是从父亲魏增华手里接过并至今珍藏着范长江所送的精装《毛泽东选集》。
“去年9月的一天,范长江的大儿子范苏苏来了。范苏苏和以前来过两次的河南日报社记者王天定,还有好几个不认识的,他们来打听范长江当年在这儿的情况。”李长俊介绍,“我过去一直不知道范长江是干啥的、多大的官、因为啥‘罪’来的。原来,范长江担任过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等职。
其实,这首所谓的“黑诗”:“蠢人蠢事蠢主张,自毁长城觉安康……成败得失先例在,倒行逆施必遭殃”是反修的,“蠢人蠢事蠢主张”指的是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自毁长城”指的是破坏中苏同盟。范长江并拿出很多材料,包括从1953年开始直到文革、从未间断过的13年的日记,来证明他在思想上、行动上从未反党、反社会主义,更未反对过毛主席,怎么会写“黑诗”呢?甚至打出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期间写给他的感谢信和周总理是他的入党介绍人这两张王牌为自己作证。在当时人们普遍“宁左勿右”的社会氛围下,这些都没有用。有人说这是范长江为彭德怀鸣冤叫屈,是反对毛主席的“黑诗”。
李长俊回忆道:“1969年10月底或11月初,范长江是由专案组派人送至国家科委确山‘五七干校’,被分在菜地组和几个审查对象一起,每天从厕所淘粪、倒到菜园粪坑里。”
“‘五七干校’用我们芦庄林区一部分场地,虽然他们的吃住不和我们在一起,但还是经常见面的。我曾被‘五七干校’抽去赶马车,所以认得那个个子不高、身材壮实、肩宽、微胖、皮肤偏白、冬天穿一身已褪了色的黄绿色的棉衣棉裤、爱看书爱看报、话很少但对群众好的‘落难大官’。”李长俊说,“我们常常看到他独自一人挑着两个大粪桶,默默地在厕所与通往菜地粪池的路上一趟一趟地往返。累了,就放下扁担,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吸一支廉价的纸烟。”
李长俊援引范苏苏的话说,自范长江离京到确山这一年中,就和家人被完全隔绝了。他一次又一次上书申辩都没回音。专案组用了近一年时间收集“证言证词”,对他进行面对面声色俱厉的追问、审查,抛出一个所谓的“历史反革命”的罪证,这等于是对他一辈子革命生涯的全盘否定。“在那种环境下,能够做到不趋炎附势,不说一句假话,敢于向丑恶的现象表示强烈的不满,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范苏苏评价父亲范长江。
1976年春天,范长江的后人到芦庄移坟。
罹难处的棠梨树向西北方向弯曲
恰似昭示范长江心向红军心向党
场部南数百米,一条狭窄小土路的右侧是一座当地群众自发修建的灰色大理石纪念亭。亭是六角,亭檐翘起,线条精巧。六根石柱,浮雕花纹。亭周边是石质护栏。亭子大方规整,亭内立碑,碑正面书“尊敬的
芦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林说:“亭子建于2012年秋,从山东济宁拉来的大理石,建了两个月。”
纪念亭的旁边,同样的灰色大理石护栏,圈护着一棵棠梨树。这棵树,直径约
“范长江罹难后,棠梨树开始向西北方向弯曲。一般棠梨树,是长得很笔直的,即便弯曲,也会朝阳。现在你看它的主干,向西北弯曲,快把亭子顶罩起来了。老百姓把这棵树叫思念树、悲哀树。”杨林道。
“难道这棵棠梨树真有灵性?向西北方向弯曲,知晓范长江罹难的水井、知晓范长江的埋葬地、知晓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众人看后若有所悟。
大凡读过两年书、多少了解一些中国近代史的,都知道范长江和他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范长江,原名范希天,出生于1909年,四川内江人,年轻时受大革命影响,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33年下半年起,范长江正式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撰写新闻通讯。1934年担任《大公报》记者。
人们都说,巨星陨落,树垂曲枝,是民意,也是天意吧!棠梨树向西北方向弯曲,既是棠梨树和人们对埋在西北方向的范长江的痛悼和思念,也恰似昭示范长江心向红军心向党。
纪念亭建好后,媒体界先后有多人来此祭拜,缅怀范长江。
大家都始终以真诚的感情怀念着他,用淳朴的方式纪念着他。
也就是李长俊说的,2015年9月的一天,范苏苏和历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代表刘畅、肖亚光、王天定来到芦庄村,代表范长江家人和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为范长江纪念碑敬献了花篮。
范长江与驻马店的另段不解之缘
与彭雪枫、《拂晓报》的深情厚谊
“到竹沟,不能不说《拂晓报》、彭雪枫;谈《拂晓报》、彭雪枫,不能不说范长江。”在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鲁金亮说。
1939年,刘少奇及中共中原局机关在这里指挥中原的抗日战争。李先念、彭雪枫、张震、王国华等及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经济学家斐济华曾在这里战斗或工作过。抗战期间,竹沟被誉为“小延安”、“小陕北”。周恩来总理生前亲笔题书“竹沟革命纪念馆”。
此前,范长江已与彭雪枫相识。全面抗战爆发后,范长江到太原见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提出派记者随八路军采访的要求。毛泽东电告彭雪枫:“欢迎《大公报》派随军记者,尤其欢迎
范长江领导的“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和“国际新闻社”,选派著名记者李洪、任重于1939年冬和1940年春先后到豫皖苏边采访,并通过“国际新闻社”和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把《拂晓报》寄往国外。同时,《拂晓报》通过前苏联领事馆驻上海的办事机构,发行到前苏联、蒙古、美国、加拿大等国,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万国新闻报刊博览会”,开创了“传播最远、读者最众的黄金时代”。
1942年2月,范长江来到新四军四师师部驻地淮北半城镇大王庄,淮北新闻界齐聚拂晓报社,欢迎范长江的到来。范长江在彭雪枫师长的陪同下来到报社,应邀作报告,对敌后办报谈了具体意见。范长江在淮北停留月余,与贺绿汀等为学员授课,范长江主讲新闻业务知识。范长江先后担任过新华社华中分社、华中总分社和《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及华中新闻学校校长,为党在华中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1938年3月至1939年11月,竹沟先后向敌后出兵17批4800多人。这些基干队伍汇聚党领导的各地武装力量发展壮大成为新四军二师、四师、五师,新四军三师、七师的部分骨干来自竹沟,竹沟是新四军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范长江与彭雪枫的情谊、范长江对驻马店的影响不言而喻。
伟大长征精神激励人们追求革命理想和信念
范长江精神在驻马店人心里不断延续和传承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结:“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范长江正是紧紧追随伟大长征精神,才到了延安,有了《中国的西北角》。他的整个新闻生涯是同国家和民族命运、同我们党领导的进步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长征永远在路上。
新中国成立后,范长江常常指出:新闻记者要有健康高尚的人格,责己要格外严,要树立正气,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作风。他在《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中说:“记者要有操守,既不为金钱、利益、美女诱惑,又不为诽谤、诬蔑、威胁所吓倒,要能坚持真理。”
他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和“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灵魂”等。这些关于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重要论述,在今天看来仍闪烁真知灼见,为新闻理论界广泛引用。
追思先贤,一生不唯书、不唯上,不求权、不图利,而只唯真、只唯实,只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说真话。范长江这样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显得那么高尚、那么可贵。
你若认真研究会发现,范长江精神与“坚定信念、艰苦奋斗、顾全大局、依靠群众”的竹沟精神,与伟大的长征精神一样,都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如今,“诚信、开放、创新、自强”的驻马店精神,与范长江精神、竹沟精神和伟大的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同样形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你可以随意到芦庄、到竹沟、到确山、到驻马店品览,富强、文明、平安、美丽“四个驻马店”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让人目不暇接。
范长江精神在延续、在传承,在驻马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新闻人。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接地气,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有活力和生命力。
范长江新闻思想中的“群众观点的建立”、“正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入实际的采访作风”等,对当下年轻记者的新闻实践有着很好的启发和示范作用。
记者只有深入实际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只有深入实际调查采访,才能以更丰富而准确的信息为群众服务,才能赢得受众,准确引导社会舆论。
今年8月20日上午,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等深入确山县调研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相关工作时,来到芦庄林区对新闻界老前辈范长江进行吊唁和缅怀,对中国新闻界“巨星”的陨落惋惜不已。
高善罡要求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向范长江同志学习,要坚定理想信念,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唱响时代主旋律。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推出更多充满深厚情感、深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作品,恪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本报一行在追思致敬范长江后表示,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争做传播范长江精神的时代先锋、学习范长江精神的先进典范、实践范长江精神的行动标兵,努力成为像范长江一样的名记者。
《范长江:心向“西北角”》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tianzhong/60834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