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01 12:2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本报讯 (记者 唐 翀 通讯员张 丹)“2015年全市各种烟县县委、县政府以及烟草部门紧紧围绕提高烟叶质量信誉这个核心,烟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全市收购烟叶18.5万担,烟农种烟总收入2.61亿元,较去年增加7.94%,实现烟叶税5734万元,较去年增长7.36%,为地方财政和烟农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可概括为实现了‘两稳定一增强和三提升’。”
两稳定。一是烟叶生产发展态势稳定。受全国烟叶库存较大影响,我市2015年的烟叶种植计划和收购计划也受到了调减,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6.9万亩调减到6.4万亩,收购计划由18.6万担调减到18.5万担。面对“严控规模、坚守红线”的压力,市、县烟草公司积极应对,县、乡党委、政府大力配合,及时采取得力措施,使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烟叶面积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全市烟叶生产发展态势稳定。其主要表现是,种烟农户基本稳定,2014年为1759户,2015年为1927户;户均种植规模稳定,2014年为39.3亩,2015年为33.21亩。二是烟农和地方财政收入稳定。面对严控之年,市烟草公司稳定支农惠农政策,加大生产补贴力度,倾力扶持烟农,全力服务烟叶生产,确保了烟农和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全市累计投入烟叶生产补贴资金3327万元,亩均补贴519.8元;户均收入13.53万元,较全省高出4.2万元,亩均收入4072元,较全省高出291元,同比分别增加900元和554元;上缴烟叶税5734万元,亩均特产税896元,同比增加122元。全市有17个乡镇烟叶税收超百万元。其中,超500万元的乡镇就有3个。
一增强。主要是指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2015年,市、县烟草部门响应上级政策,大力宣传烟叶保险政策,在种烟县县政府的支持下,对烟农开展了烟叶保险工作。全市6.4万亩烟田参保面积4.93万亩,占78.01%;种烟主体1927户,参保主体1514户,占78.51%。因受灾保险公司理赔209.64万元,有效规避和化解了自然灾害风险,增强了烟农的抗风险能力。
三提升。一是烟叶质量信誉稳步提升。烟叶收购基本解决了掺杂兑假、多腰异腰和混部、混级、混色等老大难问题,在政府、烟农对收购等级满意的同时,全市收购等级合格率逐年提高,工业企业的满意度稳步提升。在2015年全省烟草系统开展的“质量信誉深化年”活动中,我市综合得分排名第三,并受到了省烟草局的表彰。二是服务烟农的水平逐年提升。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烟农专业合作社5个,入社烟农近千户。合作社配套各种农机具近2000台(套),全程服务烟农。目前,我市烟农已实现了种烟不育苗、不耕地、不起垄、不覆膜、不打药,百分之百密集烘烤。另外,烟叶移栽机也正在大力推广之中。三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已建成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三个,占全市种烟面积的84%,占全市总收购量的82%。2015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450项,投入资金1.16亿元,其中新建密集烤房185座,购置农机具165台(套),新建育苗大棚8座、水坝1处、机井6眼,烟农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市烟草局“两稳定一增强三提升”支农惠农》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tianzhong/36672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