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11 17:0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首次采用录入DNA数据库比对 开展全天候救助
让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
2015年共救助各类求助人员7241人次
本报讯 (记者 张新理)2015年,市救助管理站按照“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扎实开展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人性化的专项救助,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015年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各类求助人员7241人次。其中,精神病人526人次,危重病人339人次,痴呆人员252人次,残疾人482人次,未成年人307人次,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市救助管理站按照市民政局党组的安排,多次召开会议,就贯彻落实《做好2015年冬季全省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进行了集体研究,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从切实加强源头预防、细化强化救助措施、扎实开展专项救助、全面履行管控责任四个方面加大救助力度,确保救助取得成效。
目前,市救助管理站各项救助功能日益齐全,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站内全体工作人员始终与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一路同行,把“爱心、细心、耐心、诚心”作为干部职工服务的基本要求,通过扎实开展全天候救助、零距离服务,让更多的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告别流浪,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关爱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作为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的直接单位,在救助过程中,除了做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治、救助工作外,还积极与媒体和公安合作开展寻亲服务,通过定期刊登代寻亲人员的信息、前往户籍室查询受助人员信息、与全国其他救助机构沟通联系等形式,2015年市先后帮助62人回归家庭。关爱留守儿童。救助站工作人员本着“真诚、真心、真爱、真行动”的原则,以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着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学习教育、身心健康等方面需求,开展亲情陪护、学业辅导、爱心捐助等志愿服务,使留守儿童真切感受到了亲人的关爱和家的温暖。
在工作实践中,市救助管理站建立完善了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报告机制,有效提高了救助管理工作效率。他们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城市提升工程工作中“街头小红帽”、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志愿者服务组织等作用,多渠道提升发现、报告、引导和应急服务的能力;同时主动与公安、城管、卫生、交通等部门建立了应急处置联动机制。今年该站首次采用与公安部门联动,免费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DNA信息采集,建立了身份信息甄别、街头巡查救助长效机制。
自2015年以来,市救助管理站无论是对特殊对象的护送返乡、街上的流动劝导,还是对危重病人的救助,都要求干部职工把安全放在首位,依靠政策,按救助流程操作,做好救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为了做好各类安全事故隐患监控,防患于未然,市救助管理站在对站内设施和食品安全进行认真自查时,又制定了如下措施:一是在站内主要通道实行实时监控。二是站内实施安检,对入站和滞留站内的每一名受助人员均做到定时观察、询问有无疾病,对救助宿舍定时消毒,遇到情况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处理。值班期间设专人进行巡查,防止打火机、刀具、钉子等危险品带入。三是对重点部位如厨房、电开关、电线等进行重点检查防范,确保无安全隐患发生。
另外,2015年市救助管理站对街头突发急病人员、疑似精神病人,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及时送到定点医院进行诊断、救治;对经劝导不愿意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生活无着人员,及时采取临时救助措施,为其提供棉衣、棉被、食品、饮水等生活必需品,并通过加大巡查频度和广度等措施,重点防控生活无着人员露宿街头、冻死、饿死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全天候救助 让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tianzhong/35215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