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05 13:0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示范先行 健全机制
驿城区委农办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本报讯 (通讯员 陈 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一件惠民的民心工程。今年以来,驿城区委农办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以“三保三化”(保住房安全、保饮水安全、保用电安全,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工作为重点,全面开展以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净化工作,逐步推进村内外道路硬化和村庄美化绿化工作以及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力争完成80%以上的村庄达到“三无一规范”(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标准,50%以上的村庄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的长效保洁机制,2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10%的行政村建成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的全年目标。
加强领导,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区里成立了驿城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驿城区2015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案》和《驿城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机制;采取区四个班子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及区直部门包村,将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和目标。
强化宣传,建立群众主体机制。利用新闻媒体,印发宣传单,制作宣传栏、宣传墙,到附近县、市的先进村进行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让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并与农户签订卫生公约,自扫门前路,自觉整治门前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倒乱流、乱种乱养、乱贴乱画现象,自觉清理菜园子,进行绿化美化,使农民群众渐渐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习先进,建立试点示范机制。组织各乡镇(街道)主管领导和各试点村党支部书记,到永城市演集镇学习考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找出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对全区30个达标村和15个示范村进行了集中整治。共出动大型机械(钩机、铲车、汽车等)2000多台次,清运垃圾2000余车,清运生活和建筑垃圾2万多吨;拆除残垣断壁16处、破旧危房6处,粉刷墙面30多万平方米;悬挂宣传条幅100多条,制作宣传墙面达到3000平方米;新建垃圾池300多个,新购置垃圾桶500多个。通过对试点的打造和建设,示范带动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分类分步推进和提升。
多元投入,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区财政今年列支预算500万元专项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各乡镇(街道)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套投入。创新资金整合模式,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区直各有关部门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示范点定到哪里,项目和服务就配套到哪里”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土地整理、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涉农资金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等项目资金,建立协调机制,统筹使用,向示范村倾斜,集中施治。目前,已整合全区各类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积极支持改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和外出务工成功人士捐助,积极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督察,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区委、区政府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试点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研究制定了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评价机制。由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和区委农办组成联合督导组,采取明察暗访、拉网检查和各乡镇(街道)试点村观摩互查的方式,加大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督导检查结果全区通报,年终进行总评。区委、区政府依据各乡镇(街道)目标完成情况和治理效果,实行“以奖代补”,对工作进度快、成效好的乡村,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对组织不力、工作落后的乡村,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媒体曝光。
目前,胡庄村的秸秆、垃圾和杂物清理完毕,做到了“三无一规范”,墙面粉刷和宣传墙彩绘已做好,道路通畅,家家门前垒砌了花池,整齐划一。龙泉村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打造以桃花节、桃子采摘和农家餐馆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建设美丽龙泉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大路陈村自发清理墙外的菜园、杂物、厕所和沿路的私搭乱建,贯通了村内道路,整个村庄道路宽敞通畅,面貌焕然一新。石庄村不等不靠,发动群众积极行动,主动参与改善环境工作,群众自发捐款10多万元用来美化村容村貌。
《驿城区委农办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tianzhong/27055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