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06 09:4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市委书记余学友,汝南县委书记吕方在绿佳车业调研。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昕,副市长王明威,汝南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军民在企业调研。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效果图。
电动车核心部件电机生产车间一角。
电动车成品库一角。
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秦汉以来,一直是豫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1989年,汝南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1995年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005年、2009年、2014年连续三次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验收;
2005年12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6月,梁祝传说被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为“千年古县”;
2007年10月,南海禅寺举行隆重的开光大典。2010年10月,南海禅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汝南资源丰富,特色明显,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油料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农业开发重点县,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温室技术推广协作县”等称号,瘦肉型猪肉质量和出口量居全国县市前列。
昔日的汝南,历史辉煌,文化灿烂,而今的汝南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近年来,汝南县坚持“抓城建树形象、抓园区促发展、抓旅游活三产、抓综合保民生、抓作风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持续强力推进“九项系统工程”及四项战略性重点工程,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汝南县城镇化步伐加大,城镇基础建设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立马车业、绿佳新能源产业园、虎妞电动车、爱德森电动车、汉能科技、森海电气、中汇国际商城、金鹏管道、苏州冠生园食品集团、玉兰建材等等众多知名企业先后到汝南安营扎寨,投资办厂。外来企业的落户,催生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为汝南全面振兴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农洽会”十八年来,汝南县先后建成产业集聚区、双星工业园区。其中产业集聚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拉大,总体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180个产业聚集区之一。2009年以来,汝南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四集一转”、“三规合一”、产城融合等科学发展要求,着力完善规划布局,切实加强政策引导,不断推进机制创新,大力开展招商活动,目前已培育形成了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和建材业两大主导产业。截至2014年底,建成面积8.87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109家,从业人员21219人。2014年实现产值175.86亿元,同比增长20.9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8亿元,同比增长22.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86亿元,实现税收9917.19万元。
2009年底,汝南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将主导产业确定为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产业和建材业。为此,县委、县政府在产业集聚区内规划了12.5平方公里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区和4.6平方公里的建材产业园区,将资金、土地、政策、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倾斜,集全县之力,支持主导产业发展。
汝南县委、县政府将浙江台州、江苏无锡、天津等三大电动车生产基地作为招商引资首要目标,先后引进了立马、绿佳两家龙头企业以及虎妞、奔的等40多家电动车生产及配套企业,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其中作为全国三大电动车生产基地之一的浙江台州目前已有30余家电动车制造企业入驻汝南,浙江台州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体系已经基本转移到汝南。
经过近5年的快速发展,汝南县产业集聚区两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入驻企业67家,其中建成企业52家,在建企业15家,截至2014年底,完成主导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19.41亿元。其中2014年,完成主导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9.89亿元,占比98.41%。
2015年,该县招商小分队先后5次赴北京、青岛、安徽等地,开展外出招商活动,引进及续建项目20个,合同总投资97亿元。
8月12日至13日,汝南县在浙江省台州市成功举行驻马店(汝南)-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成功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合同总投资额达62.8亿元。分别是:浙江立马车业集团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10万辆电动四轮车生产项目,浙江绿佳车业集团总投资10亿元的绿佳新能源配套产业园项目,浙江东威车业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的年产30万辆电动三轮车生产项目,浙江淮海车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8亿元的年产20万辆电动三轮车生产项目,台州速派克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7亿元的年产50万辆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项目,浙江名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5.5亿元的摩托车、电动车减震器生产项目,浙江欧绿机械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的电动车车架生产项目,浙江慈溪市金泽电器有限公司总投资4亿元的摩托车、电动车仪表壳生产项目,无锡迪阳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8亿元的年产15万台电动二轮、三轮、四轮车生产项目。
另外,还有对接洽谈项目5个,合同总投资61亿元。主要包括:总投资20亿元的双星集团废旧轮胎裂解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立马电动四轮车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雅迪电动车生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康平光电高科电容式触摸屏生产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鸿雁电缆线光缆线生产项目。
汝南县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产业培育 突出集群发展
该县坚持把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都集中起来,向产业集聚区倾斜,大力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新能源电动车生产集散地。目前,已培育形成了2个在全市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集群:
——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产业:现已引进以立马新能源产业园、绿佳新能源产业园为龙头的电动车整车及配套企业47家,其中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有15家,主要是:立马车业、绿佳车业、虎妞车业、奔的电动车、迪阳电动车、立奥车业、喜兆门车业、广森电动车、奔宝车业、红运电动车、美菱电动车、亿森电动车、铃之派车业、苏杰车业、中凯车业等。电动车零部件生产配套企业有32家,主要是:海翔模具、迅达电动车、顺天车业、永长仪表、骏捷鞍座、立晟镀业、恒欣包装、豪进机械、鑫泰机电、九阳机械、天吉电动车、肖翔钢管、立马配套企业等。目前可以生产车架、方向把、大货架、车厢、保险杠、鞍座、仪表、电机、电缆连接线、模具、减震器、后备箱、尾灯罩、塑件喷涂、配件电泳烤漆、包装印刷等20多个系列的电动车零配件和部分关联配套产品,可基本实现电动车产业链本地供应。2014年电动车整车产量150万辆以上,配套零部件产量200万套以上,初步形成了集产品研发、原料加工、零部件生产、整车组装、物流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全链条。
——建材产业集群:以联合正兴板业、金鹏管道、玉兰建材、英利建材为龙头,引进中天阳光门业、天瑞木业、恒源木业、佳森木业等家居建材企业20余家,产品主要涵盖中高密度纤维板、PVC管材管件以及其他建筑材料。
龙头带动 形成发展链条
一是抓住龙头,形成雁阵效应。紧盯国内知名电动车生产企业,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了立马车业集团、绿佳车业集团等一批在国内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落户汝南。二是紧紧围绕电动车配套产业链加大招商力度。立马、绿佳车业等龙头企业相继入驻汝南后,汝南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认真研究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整体发展情况,绘制招商图谱,围绕完善电动车产业链条,深入开展延链补链招商和以商招商。通过带动作用,陆续将车架、塑件等相关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引进汝南,这些配套企业入驻以后,生产的零配件不仅能够满足自身整车生产需要,还可以供应给其他整车生产企业,从而达到互利共赢。汝南县电动车产业链条基本形成,龙头带动效应越来越明显。
加大投资 完善配套设施
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31.71亿元。其中2014年完成投资7.45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53.24万平方米,修建道路8条,形成了“三横五纵”的道路网;建设了双回路供电高压线路、3.5万伏变电站两座、11万伏变电站一座、污水处理厂两座、天然气门站、垃圾处理厂等。加大产业集聚区内村庄整合搬迁力度,依托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在集聚区内建成1个万人社区,建设超市、通讯营业网点、卫生服务中心、餐饮等各类服务设施。目前社区已建成保障房48.4万平方米,房屋8436套,预计整个社区建成后,可入驻群众16000户,总人口达到6万人以上,两房和职工宿舍建设,各类商贸便民服务网点的建设,不仅解决企业职工用房的后顾之忧,也丰富了职工生活,使产业集聚区变成了新城区。建成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省级电动车检测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直接为企业提供人力培训、产品展示展销、证照办理、检验检测、融资担保、会计审计、信息发布等综合性全面服务。成立河南省电动车行业协会,引导电动车企业协同互助,提高产能,为电动车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县城东南部,规划建设占地面积5.17平方公里的大型物流园区,主要建设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新能源电动车、高档家具、五金建材等专业交易市场、产品汇展中心、物流仓储中心,不但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发展汝南现代物流产业,也有利于畅通主导产业外销渠道,助推产业发展。目前,园区内总投资20亿元的中汇国际商贸城项目正在建设,该项目占地457.7亩,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共分为电动车、五金电料、建材、家居、布艺五大片区,目前一期工程53栋商铺楼已全部封顶,2015年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
加强督导 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对签约项目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签约项目顺利实施,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二是对所有新开工和续建的项目,定期组织人员到项目单位、施工现场跟踪服务,督导落实,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工程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三是对已签订合同即将开工建设项目明确专人负责,积极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对接,促使其尽快开工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项目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集聚区内的项目由2009年的19家增加到2014年底的109家。
构筑平台 强化载体支撑
一是完善人力资源平台。建设规模达120个教学班的汝南县职教中心,采取“产学互动,校企联合”,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工人,直接为企业提供人力支持。同时积极协调企业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和全县281个行政村“两委”干部到集聚区参观,帮助企业进行招聘宣传,并专门为企业多次举行专场招聘会,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二是完善融资服务平台。推进投融资平台、中小企业担保平台、土地收储平台“三个平台”建设,目前“三个平台”固定资产总和已超过10亿元,累计融资已超过11亿元,收储土地3250亩。三是完善技术创新平台。设立电动车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国内外最新产品、技术等信息。四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在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产品检测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证照办理、检验检测、人力资源研究研发、土地收储开发、融资担保、金融服务、会计审计、信息发布、企业办公及职工生活等服务。
优化环境 提升服务保障
一是县委书记每月主持召开一次县产业集聚区现场办公会,在项目入驻中,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重点项目的办法,即定项目、定领导、定进展、定效益的“四定责任制”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全程跟踪服务。立足实地、扎扎实实的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二是认真落实两个“零接触”和“三大服务体系”制度,为入住企业营造宽松、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三是组织县纪委、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对集聚区周边阻挠企业施工等非法行为进行打击,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四是召集电动车生产企业成立了电动车产业协会,引导电动车企业协同互助,提高产能,为电动车企业提供良好竞争发展环境。
《汝南:重磅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runan/24006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