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18 12:3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记者 刘仁忠 通讯员 杨明华
“俺这三红紫薇苗木合作社占地面积300余亩,总投资300多万元,拥有54座大棚,已繁育三红紫薇苗木50多万株,栽植露地苗木30万株,年产值5000多万元。”站在鲜花盛开、一派红火的三红紫薇苗木基地,合作社理事长吕改名自豪地说。
创业:点亮人生路
今年48岁的吕改名出生在常兴镇王集村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兄弟姐妹多,1986年夏,经人介绍吕改名入赘到同乡的崔屯村李庄村民组成为李家的上门女婿。
穷则思变,吕改名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贫穷家境。新婚不到10天,他就外出打工。平时,重活累活脏活他总是抢着干,有时为了多挣点钱甚至加班加点到深夜。
2007年春天,吕改名拿出在外打工11年积攒的30万元,在家办起生猪养殖场,一次性养殖生猪100多头。满想着能依靠养殖生猪发家致富,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加上爆发猪口蹄疫,至2008年底,吕改名赔了16万元。
养殖失败,就搞种植。2009年,吕改名用余下的钱在本镇的柳林农场承包了200多亩地和15亩水面,采取双垄地膜覆盖技术种植春花生,当年收入20多万元。
辛勤创业给吕改名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到2012年底,吕改名已积累资金100多万元,但他并不满足现有的成绩,他说:“创业只是我人生的起点,创新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创新:大棚育苗销全国
2013年春天,吕改名通过多种渠道得知湖南省林科院王晓明所长从美国引进三红紫薇(红火箭、红火球、红叶)苗木新品种,就萌发了依靠种植三红紫薇发家致富的念头,通过电话沟通得到了王晓明所长的大力支持。于是,吕改名来到湖南省林科院,边打工,边学习大棚苗木培育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天的学习,吕改名很快掌握了大棚苗木培育和管理技术。
2013年4月,吕改名投资15万元在农场承包的田地里兴建6个三红紫薇苗木培育大棚,投资24万元从湖南省林科院购买三红紫薇小苗30000株,迈出了依靠发展苗木大棚致富的第一步。
2014年4月,吕改名又投资24万元,在农场兴建了14个大棚,繁育三红紫薇小苗70万株。
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今年,他又在老家吕台子自然村流转土地280亩,投资180万元兴建了34个大棚,移栽三红紫薇苗30余万株,栽植露地苗30万株,其中栽植两年以上的三红紫薇大苗10000余株。
“种植这么多苗木,卖给谁?”这是吕改名经常听到父老乡亲们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吕改名经常思考的事。
兵不打无准备之仗。吕改名在销售上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外销。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全国各地的客商联系,并在年前与山东、江苏、河北等地的客商以每株10元的价格,签订了40万株
今年5月,已拥有一定规模的长兴三红紫薇专业合作社成功加盟中国红火箭紫薇产业联盟会员单位。据了解,迄今全国仅有10家,而吕改名的产业基地是最大的一家。
梦想:把家乡建成第一个三红紫薇村
“三红紫薇属观赏型品种,树径一般能长到
在吕改名的三红紫薇苗木培育基地西侧就是他的老家吕台子自然村,道路两侧栽的全是红火箭紫薇。原来,早在湖南省林科院学习期间,吕改名就与王晓明所长夸下海口,决心用两年时间把老家打造成中国第一个三红紫薇村,让父老乡亲在鲜花盛开的世界里生活、致富。
为实现梦想,吕改名三管齐下:一是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他把40名留守妇女和20名有劳动能力的男劳力组织起来,经过培训当起产业工人。二是把农民变成“股民”。他主动向父老乡亲介绍产业的特点、发展前景,调动大家从事三红紫薇种植的积极性,引导大家入股。目前,已发展会员70家,入股资金达20万元。三是实施打造中国第一个三红紫薇村的行动。今年春天,吕改名投资5万元将吕台子自然村围村的
吕改名的行动得到了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和热烈响应,大家纷纷加入三红紫薇产业发展当中,与吕改名一起劳动,一起致富,共同实现中国第一个三红紫薇村的美好梦想。
《打造中国首个三红紫薇村》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runan/22706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