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7 17:2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王凡 乐观地面对生活
□晚报记者 周心放 通讯员 乔青山 文/图
王凡,女,14岁,泌阳县黄山口李庄小学六年级学生。她性格开朗,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最美少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
苦日子 不气馁 乐观面对
王凡,家住泌阳县黄山口乡上周村史湖村,家中有父亲和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她家在村庄的最后面,三间将要倒塌的房子已不能住人,现借住在邻居家。王凡的父亲出身于上世纪60年代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困难,没有上过一天学。为了温饱,他四处奔波,40多岁时,经邻居介绍才成了家。由于家中贫困、生活压力大,王凡的母亲患上了精神病。为了给王凡的母亲看病,王凡的父亲起早贪黑地干活,但还是没能挽救王凡母亲的生命。4年前王凡的母亲病逝,这更加重了王凡父亲的负担。
父亲的坚强,是王凡学习的榜样。由于家庭的变故,王凡比一般的少年更成熟。母亲去世后,父亲由于身患残疾,四肢无力,走路久了便会摔倒。因此,除了要照顾妹妹的衣食起居外,王凡还要承担起家里的所有家务。为了不耽误学习,王凡总是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同时还辅导妹妹的作业。与其他孩子比,她失去了太多玩的机会,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她的身上。她对父亲说:“姐姐的学习成绩好,让她好好上吧,家里有我。”
从此,王凡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早上起来先把猪喂上,然后开始做饭,收拾家务,喂鸡鸭,给妹妹穿衣、喂饭。收拾好这一切,也到了上课的时间,她每天都是一路小跑到学校。农忙季节,王凡更是早早地就下地干活。由于生活困难,一年到头,一家人难得吃上几次肉,总是清水煮白菜或野菜加面汤,穿的衣服几乎都是别人送的。
面对生活的磨难,王凡从不气馁,总是积极乐观地面对。她总说:“磨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我就不信它总是缠着我。困难是暂时的,我什么都不怕,只要父亲好好的,再大的困难我也能挺过去。”遇到那些抱怨自己生活苦的同学,她总是拿自己的事鼓励别人,开导别人:“把你的痛苦告诉我,我替你分担了一半,你会好很多;我的快乐分享给你,你会更快乐。我们一起加油!”面对生活,她总是选择微笑,很多同学都愿意和她做朋友。
懂礼貌 明事理 乐于助人
王凡乐于助人,尊敬师长,老师都夸她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她甜甜的声音,漂亮的大眼睛,自信阳光的笑脸,总会给人带来快乐。每每遇到有困难的同学,她总是伸出援助之手,虽然她的生活比一般同学还苦,但是班里组织的每一次为贫困灾区捐款活动,她总是第一个捐款。
王凡的善良无处不在。泌阳县黄山口李庄小学的李校长告诉记者:“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因为车上人很多,我没有座位。中途有一个人下车了,我急忙走过去,却被王凡抢先占到了座位。她对我扮了一个鬼脸,没想到的是,她转身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边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人,边细声对老人说‘小心点儿,别摔了。’”
说起这些经历,王凡腼腆地笑了笑。不管在哪里,只要有需要帮助的人,王凡都会尽全力帮助。她家隔壁有一对老夫妇,由于没有孩子,生活非常不便,她常去给他们打水,帮忙做饭,打扫卫生,陪他们说话。她懂事孝顺,尊老爱幼,乖巧可爱,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称赞。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王凡不仅是一个生活学习的楷模,还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一个可以相交的知己。她诚实守信,从不贪占小便宜,在路上拾到任何东西都会第一时间上交。有一次在放学路上,一辆车上掉下一袋苹果。车子已经走远了,别的同学都上前哄抢,王凡上前制止了同学们的不良行为,并利用这件事给同学上了很好的一课:“做人要诚实守信,要拾金不昧。我虽然生活贫穷,但我从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每逢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王凡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直到他们完全弄懂为止。在班里,王凡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她和同学相处得十分融洽,总是主动帮助同学。不管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同学的手套丢了,她宁愿自己挨冻,也把手套借给同学;同学在值日擦玻璃的时候,不小心手受伤了,她不仅把这名同学送到诊所,还回来帮受伤同学值日。事后受到老师的表扬,她只是一笑了之。
王凡,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活泼开朗、自信、热情、阳光、乐于助人。她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一个家,她用努力和实力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掌声。
《王凡 乐观地面对生活》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biyang/61724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