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04 12:4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记者 侯伟峰 通讯员 高莉
在泌阳县郭集镇东北的一座土山上矗立着一座规模不小的古寺院,这就是供奉着达摩祖师和龙王爷的达摩寺。每逢干旱天气,远近不少的善男信女都来此求雨,但却十求九不下,而土山下的打磨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遇到干旱天气,40多眼机井和拦河坝的水却哗哗地流向干涸的农田,这就是合作社的节水灌溉系统在发挥着作用。今年玉米正在拔节结棒的关键时刻,20多天滴雨未下,其它地块的玉米叶旱得一点能燃,而打磨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经两次喷灌却获得了大丰收。大家都说是农业综合开发为打磨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打磨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理事长赵小勇是泌阳县郭集镇刘庵村村民,他在北京打工多年并成为一个知名公司的老板。有了经济能力后的他,就想改变家乡靠天吃饭的农业耕作方式。见多识广的他深知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他从合作社成立的那天起就十分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在县委农办的大力支持下,借助省、市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试点项目建设的东风,两年来,他倾其所有购买几十台多种大型农业机械,对流转的1.2万亩土地精心打理,为了蓄住水源,他建拦河坝8座,打配套机井40眼,埋设节水管道18.5公里,埋设高低压线路14公里,开挖疏浚沟渠21.05公里,修机耕路29公里,植树5.5万棵,建成了现代农业自动化节水灌溉系统和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与保障设备,从而使合作社实现了3个自动化,即农业气象和灾害预警自动化、土壤水分与墒情监测自动化以及固定喷灌节水灌溉自动化。
农业综合开发全面提升了农业的科技装备水平,他们装备的自动化气象和病虫预测预报系统,时时提供墒情、雨情、病情、虫情等,为科学种田提供了参谋。装备了自动化的节水灌溉系统和飞机防治病虫害设施,浇地喷药等生产环节基本达到自动化、智能化,大大改善了科学种田的手段。装备了自动化的粮食烘干设备,改变了过去夏秋收获时一遇阴雨连绵天气大批粮食霉烂变质的情况,现在粮食边收边烘干,做到了晴天雨天都能使粮食颗粒归仓,为全年的粮食丰收装上了双保险。
《农业综合开发为合作社插上腾飞的翅膀》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biyang/26995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