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06 09:5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实行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人员政策性兜底保障脱贫攻略
市民政局落实兜底责任 给力精准扶贫
到2020年,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及站点
本报讯(记者 张新理 通讯员 左新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助推民政系统在脱贫攻坚中民政政策性兜底保障工作的落实,近日,市民政局召开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脱贫攻坚民政兜底保障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市民政局结合我市实际,制订《驻马店市脱贫攻坚民政兜底保障工作方案》贯穿指导市、县区民政部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指导思想是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与要求,按照“五个一批”中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脱贫目标,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实施农村低保救助、五保人员民政政策性兜底保障、健全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社会福利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确保需要民政政策性兜底保障的对象全部救助保障到位,为打赢我市脱贫攻坚战作出民政部门应有的贡献。民政兜底保障的目标是2019年底前,对全市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人口全部实现民政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
市民政局要求,市、县区民政部门要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加强标准衔接,实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与扶贫标准的统一,各地要精确测算农村低保标准,加强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逐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线”和“扶贫线”两线衔接统一。加强对象衔接,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中的低保对象。严格按照低保政策,对低保对象进行复核,准确认定低保对象。要把扶贫人口中患有重病、重残、无劳动能力的人员纳入低保脱贫中,把低保人员中有劳动能力、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脱贫的人员纳入扶贫人口中,实现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对接。加强政策衔接,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统筹纳入产业扶持、异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持、医疗保障、资产收益以及社会扶贫等政策范围,做到应扶尽扶。加强考核衔接,做到精准救助、精准兜底。将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作为评价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指标。
实行医疗救助脱贫。市、县区民政部门要对患病且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人员、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和其他特殊困难人给予医疗救助。积极探索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人员的医疗费用报销给予政策倾斜,降低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压力。
实行临时救助脱贫。市、县区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托底功能,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予以临时救助。建立健全临时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细化临时救助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个案性急难问题,形成政府托底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强大合力。
实行五保供养人员救助供养脱贫。市、县区民政部门要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予以救助供养。提高供养标准。20l6年,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3800元提高到40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800元提高到3000元。优化救助供养服务。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强化服务保障功能,不断提高集中供养工作水平,加强对分散供养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委托救助供养对象亲友、所在村(居)委会、敬老院、社会组织等帮助,确保他们生活有人照顾、生病有人看护。
实行社会福利保障脱贫。市、县区民政部门要对孤儿、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予以社会福利保障。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细则》,组织开展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建立翔实、动态更新的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信息台账。支持乡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机构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进日间照料机构、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2020年,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及站点。
《市民政局落实兜底责任 给力精准扶贫》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tianzhong/53483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