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驻马店新闻 > 天中驻马店 >

牢记“75·8”教训 筑牢防洪安全线

[摘要]写在 75 8 特大洪水 41 周年之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 75 8 特大洪水灾害发生 41 周年,以史为鉴,警示未来,近年来,我市水利系统通过对这一重大事件的回顾和反思,加深了对洪水规律及其危害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采取拦、泄、蓄、分、行...

——写在“75·8”特大洪水41周年之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75·8”特大洪水灾害发生41周年,以史为鉴,警示未来,近年来,我市水利系统通过对这一重大事件的回顾和反思,加深了对洪水规律及其危害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采取“拦、泄、蓄、分、行、排”等综合措施,实现了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连续数年平稳度汛,取得了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4年抗旱保丰收的全面胜利,战胜了2014年发生的严重夏旱,为保障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日前,记者走访了市水利局局长王德广。他表示:水旱灾害频繁仍然是我市的心腹大患,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短板,水利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我市广大水利工作者必须正视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忧患意识,牢牢吸取“75·8”特大洪灾的沉痛教训,探讨新时期防洪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忆: 历史不会忘记

据王德广局长介绍:位于淮河支流汝河上游的板桥水库地处山区和平原交会带,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黄淮平原,流域呈扇形,水库上游流域面积为768km2,主河道长约42.5km,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汇集迅猛,陡涨陡落。水库流域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季风型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4,年均降雨量为960mm,汛期最大风速20m/s,年水面蒸发量1300mm,年陆面蒸发量64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3%,绝对最大湿度为98%,为我国主要的暴雨易发地区。

19758月上旬,受3号台风影响,淮河流域的洪汝河、沙颍河上游及长江流域的唐白河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的袭击,酿成了“75·8特大洪水灾害。其雨洪量之大、灾害损失之重,在历史上是罕见的,特别是特大暴雨造成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和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相继溃坝失事,震惊全国。

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减轻灾害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次事件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

41年来,我市水利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吸取“75·8的惨痛教训,坚持把防洪安全放在首位。从研讨气象、水文、设计洪水入手,修复水毁工程,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奏响了防洪治水新乐章。

发展: 今日板桥水库

漫步在板桥水库巍巍大堤上极目远眺,四周青山如黛,库区水质清澈,水面一碧万顷,湖上轻舟点点,周边是安宁祥和的沃野平川与和谐秀美的村庄。水声里回荡着水利发展千古事,水声里传诵着水利建设新篇章。

板桥水库是一座有着故事和历史的水库。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首遇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水患问题。19506月底7月初,淮河流域连降暴雨,淮河中上游支流堤防先后溃决,苏北行署组织20多万人投入抢险,最终保住了洪泽湖大堤和运河大堤的安全,但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515月,毛主席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并要求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共保、一齐动手”。根据党中央的安排,河南列为“治淮方略”的工程项目,主要是在干、支流修建16座大中型水库,先后完成了一、二、三期工程,修建了著名的石漫滩、板桥、白沙、薄山、南湾等一批大型水库和老王坡等蓄洪工程。

板桥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兴建最早的防洪骨干工程之一,从初建、加固、失事到复建,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是中国水利发展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板桥水库干部职工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以工程管理为基础,以防汛抗旱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坚持夯实基础、务实重干,形成了奋发有为、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水库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思路不断清晰,工程管理不断强化,防洪减灾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水利成效突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增产增收,江河安澜、人民安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是一座背负着黑色记忆的水库。今年是“75·8”特大洪水41周年,岁月的雕刀早已把那段黑色的记忆镌刻在天中人民的心灵深处,让人们永远无法忘怀。板桥水库复建纪念碑记载:“卷走数以万计人民生命财产,震惊中外”。“75·8”给社会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但“75·8”水情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75·8”水情已被录入水利大专院校专业教课书,它为之后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建设、水库的除险加固等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是我国水利发展的转折点。“75·8”洪灾后,板桥水库认真吸取沉痛教训,着重从水库除险加固、防御超标准洪水措施、防汛调度系统及防洪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不断提高防汛现代化应急管理水平,制定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各级责任体系,组建了专业防汛抢险队伍、建立了数字视频会商系统、洪水预报调度自动化系统、水情遥测自动化系统、水情信息自动收发系统、安装了闸门数字自动化控制系统、制订了防汛规章制度和防汛应急预案,做到了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理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工程管理现代化、工作部署科学化、物资储备标准化。在上级水利部门正确领导下,板桥水库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大力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大坝应急度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电站增效扩容、大坝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历年防汛工作中,及时掌握工情、水情、雨情,科学调度,有效拦蓄洪水,确保了水库安全度汛。

巍巍百里,碧波荡漾;海宴有日,物丰民康。如今,承载着全国防洪教育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国水利系统模范职工之家、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河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光环的板桥水库,带领400多名干部职工,在市水利局的积极引导下,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步伐,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做好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加强对水库大坝和灌区工程的全面管理,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安全措施;积极配合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依法查处库区水事案件和水污染案件,确保水质安全。

展望: 防洪任重道远

历史的治水经验应该牢记,“75·8”的沉痛教训不能忘记。根据我市防洪规划,王德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回首41年防洪建设,成绩显著。展望新时期防洪任务,任重道远。在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机制、汛情会商机制、预警通报机制、重点保障机制、应急抢险机制、转移安置机制六项机制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铭记历史教训,明晰发展思路。认真学习市委书记余学友在防汛工作会商会上的讲话,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的要求。防洪减灾工作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一)以防洪减灾工程为重点,建设安全水利。一是水库建设:在保证滞洪区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规划改建杨庄滞洪区为大型水库、新建中型水库3座(驿城区金顶湖水库、玉皇湖水库,上蔡县岗岭水库),新建小型水库38座;对板桥水库除险加固,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二是滞洪区建设:对淮河流域老王坡等三座滞洪区建设完善提高。三是河道治理:对汝河、小洪河两条主要河道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对区内27条中小河流、12条山区河道进行治理。四是平原洼地治理:对东部四县沿小洪河洼地和滞洪区洼地易涝区进行除涝治理。五是跨水系调度工程:引小洪河入北汝河,连通宿鸭湖,减少老王坡进洪频率,提高小洪河下游河道防洪标准。

(二)以供水工程为重点,建设民生水利。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水利问题。一是城区供水工程:连通出山店、薄山水库,实现水资源统筹调配,为薄山水库向驻马店中心城区、汝南平舆县城供水工程创造条件;以出山店水库为水源,通过正阳县境出山店灌渠,向正阳县城供水工程;以宿鸭湖水库和汝河诸市段为水源向驻马店市中心城区补水工程;以南水北调为水源,向西平、上蔡县城供水工程。二是农村饮水工程:解决26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农田水利工程:对宿鸭湖、薄山、板桥三大灌区续建及节水改造;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

(三)以治理保护为重点,建设生态水利。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要求,加快水生态体系建设。对宿鸭湖、薄山、板桥三大水库水生态修复;实施薄山、板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上蔡、遂平、平舆、汝南、正阳地下水井群保护;实施驻马店中心城区水生态建设项目、小清河、练江河引水生态调节工程、驿城区玉皇河流域综合治理;在西部山区实施水土保持、清洁小流域建设。

(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建设活力水利。大力推进水利机制体制改革,努力建立稳定多元和持续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继续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金融资本等以独资、合资等形式投资水利建设与管理,加快水利与市场的对接,不断盘活水利存量资产。

二是加强工程建设,细化防汛机制。对在建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加大项目督导进度,根据项目总体建设目标,制定进度计划,保障施工条件,倒排工期,节点控制,保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水土保持、移民和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等各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三是加强防洪管理和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按照《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落实水利防汛工程管理,促进防洪工程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大力宣传贯彻防洪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规范管理行为,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进一步巩固、完善防汛信息化及决策指挥系统建设,把防洪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本报记者)   


《牢记“75·8”教训 筑牢防洪安全线》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tianzhong/50275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