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驻马店新闻 > 遂平县新闻 >

贫困村的新变化

[摘要]记者 代廷伟 李丹丹 李一帆 村委大院修葺一新、水泥路铺到家门口、一盏盏路灯齐刷刷地矗立在村道两旁、被涂料粉刷过的民房整齐划一、墙壁上写着充满正能量的标语或画着寓意深刻的宣传画近日,记者来到遂平县禇堂乡于楼村,亲身感受到这个昔日贫困村翻天覆地...

记者 代廷伟 李丹丹 李一帆

村委大院修葺一新、水泥路铺到家门口、一盏盏路灯齐刷刷地矗立在村道两旁、被涂料粉刷过的民房整齐划一、墙壁上写着充满正能量的标语或画着寓意深刻的宣传画……近日,记者来到遂平县禇堂乡于楼村,亲身感受到这个昔日贫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于楼村位于遂平县城西南部10公里处,处于驿城区、遂平县交界处。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7602860人。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243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帮扶部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的带领下,于楼村这两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说起村里出现的这些新变化,该村村民都由衷地说:“这一切变化都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开展。”

 

完善设施 注入发展活力

 

 “现在村里的道路硬化了,便民路修到了家门口,我们出行更加方便,下雨天再也不用踩烂泥了。这多亏了驻村的冯书记为俺操心。”站在家门口新修好的水泥巷道上,几名村民笑着说。村民告诉记者,过去村里通往外界的是土路,坑洼不平,白天车辆一过是尘土飞扬,遇到雨雪天气更是泥泞难行,出行很不方便,经济也始终发展不起来,修路成了村民们最大的期盼。市妇联城乡发展部部长冯颖颖从20159月到于楼村任第一书记以来,积极筹措资金,为该村修通8.6公里的水泥路,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

于楼村党支部书记魏红芳说:“这两年村里变化太大了,修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建起了文化广场、小游园,有了标准化阅览室,新建了集扶贫工作室、党员活动室、技术培训室等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真正实现了村内环境的绿化、净化、亮化,生活在于楼村的群众精气神足了,干啥都有信心。”

 

摸清底子 注重精准施策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为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于楼村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脱贫“四个精准”支撑扶贫工作,解决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实现了“靶向疗法”精准扶贫,真正瞄准贫困户,因户施策。根据贫困户“三因三缺”(因病、因学、因残、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不同情况进行系统分类,建立健全台账,便于实施帮扶。目前,于楼村的贫困人口全部“到户到人”,已全部确认建档立卡,确保了底子清楚、信息精准,有效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对通过帮扶达到脱贫标准的,由帮扶人、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和贫困户面对面进行算账对比,签字认可后装入个人档案,并填报序时进度。至目前,于楼村通过实施精准帮扶,已有76223人基本达到脱贫标准。其中转移就业2079人,产业扶持921人,医疗求助1751人,教育扶持1027人,政策兜底2045人。

 

科技培训 提高“造血”能力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对贫困户在资金与资源上的支援固然不可或缺,但如果没有项目与技术,外来资源就只能解一时之困,难以转化为脱贫致富的长久动力。通过人才培养、可持续的特色产业发展打通“造血”功能,才是扶贫的治本之策。

在市妇联和遂平县委、县政府及褚堂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楼村把技术技能培训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着力为精准扶贫提供人才支撑,为多名贫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邀请具有多年月嫂经验的郑州市雪绒花公司的张玉花老师到于楼村,为村里贫困妇女进行母婴护理技能培训和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使她们掌握了月嫂家政服务技能。举办“精准扶贫行”走进于楼村“抓党建、促发展、兴产业、助扶贫”培训班,特邀汝南县宿鸭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宋庄村党支部书记付常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讲授如何当好一名群众满意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经验。举办“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培训,为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农户进行培训,针对贫困户技术需求精准施策,不断引导贫困人员自我“造血”。

 

产业扶贫 拓宽增收渠道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产业发展是扶贫开发的重头戏。为保障贫困户有稳定的增收渠道,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于楼村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积极培育发展扶贫产业,努力让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

结合土地特性和地理位置优势,于楼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果树种植等特色农业。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于楼村与河南益生源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供港蔬菜种植项目,分期流转土地1万亩,项目一期已流转1500亩,投入300万元,带动于楼、周楼、小王庄村70余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每户每年平均增加收入5000元。于楼村占地50亩的生态果园已建成,果园里栽种着引进的优质葡萄等果木,漫步园中,身边果树环绕,砖石小路交错纵横,极具美感。据了解,这个集经济效益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生态果园是于楼村利用市派第一书记扶贫资金,采取让贫困户合作入股的形式建设的扶贫项目,项目收益后将带动全村贫困户户均增加收入500元。“下一步,我们将鼓励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吸引游客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到于楼村观赏果园、采摘瓜果,打造于楼村的特色生态观光旅游品牌,增加群众收入。”冯颖颖说。

在于楼村的村办企业同发门厂,记者看到,虽然是春节期间,这里的生产仍然紧张有序,工人在不停忙碌着。据悉,于楼村与同发门厂合作,采取社会帮扶模式,安排贫困户12人就业,每户平均增收3000元。

“基础设施完善了,主导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了,相信通过全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于楼村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大家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怀揣希望,展望未来,冯颖颖信念坚定地说。

精准扶贫 实干脱贫

□ 李丹丹

修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建起了文化广场、小游园,有了标准化阅览室……于楼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建设中的美丽乡村,从发展无门路的困顿无奈到现在因地制宜、科技支撑、产业主导的内力激发,于楼村在脱贫致富中闯出新路——何以实现如此惊人转变?其中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正是统筹推进“扶贫”与“发展”释放出了强劲动力与活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精准扶贫,关键是找到“贫根”、对症下药。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发展基础也不一样,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要切实把“精准”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加快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由“大水漫灌”向“定向滴灌”转变,由偏重扶“面”向注重扶“点”转变,由偏重普惠向注重特惠转变,因贫施策、因地制宜,把“精准”这篇文章做细、做实、做好,我们才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贫困村的新变化》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suiping/55108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