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02 06:05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加快集聚抱团发展
汝南县培育品牌企业带活一方经济
本报讯 (记者 刘仁忠)近年来,汝南县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主导产业,加快集聚抱团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成群成链集群化态势基本形成。至2014年底,累计入住集群企业56家,主导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52亿元,占集聚区的比重81.9%,产业集群迅速扩大,经济活力日渐凸显。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西南部,总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2009年以来,汝南县按照“四集一转”、“三规合一”、产城融合等科学发展要求,着力完善规划布局,切实加强政策引导,不断推进机制创新,大力开展招商活动,目前已培育形成了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和建材业两大主导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4年,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入住规模以上企业139家,是2009年的7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长55.8%,是2009年的12倍;固定资产投资达72.68亿元,同比增长39.9%,是2009年的5倍;税收完成1.06547亿元,同比增长43%,是2009年的105倍;就业人员达1.5万人,是2009年的3倍。规模以上企业中,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分别为立马新能源产业园、绿佳新能源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至30亿元的企业5家,分别为虎妞电动车、爱德森电动车、汉能科技、森海电气、中汇国际商城。
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至2014年底,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7.53平方公里,是2009年的4倍。基础设施累计投入24.4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07.04万平方米,形成了“三横五纵”的道路网,建设了双回路供电高压线路、3.5万伏变电站两座、11万伏变电站一座、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同时,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5.17平方公里,集产品批发零售、信息服务、商务办公及物流仓储于一体的大型物流园区,目前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451亩的中汇国际商城项目正在建设,2015年可建成并投入使用。集聚区建成区已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对大项目的承载力显著提升。
坚持产业培育、突出集群发展。近年来,汝南县坚持把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向产业集聚区倾斜,大力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新能源电动车生产集散地。目前,已培育形成了2个在全市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主导)集群,以立马新能源产业园、绿佳新能源产业园为龙头,集聚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和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46家,涵盖产品研发、原料加工、零部件生产、整车组装、物流销售等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全链条,成为全省最大的电动车零配件生产集散地;建材产业集群,以联合正兴板业、金鹏管道、玉兰建材、英利建材为龙头,集聚建材生产企业20余家,产品涵盖中高密度纤维板、PVC管材管件、各种建筑材料等。
“抓住龙头,形成雁阵效应”是汝南县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该县紧盯国内知名电动车生产企业,逐一制订专项行动方案,持续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从台州引进了立马车业集团、绿佳车业集团等一批在国内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动车整车生产龙头企业。随着这些龙头企业落户汝南,吸引了一大批电动车整车及配套生产企业到汝南投资办厂。同时,紧紧围绕电动车配套产业链加大招商力度,通过绘制招商图谱,按图索骥,延链补链,成功引进了海翔模具、鑫泰机电、迅达电动车、立晟镀业、骏捷鞍座、永长仪表、豪进机械、恒欣包装、天吉车业、立马配套企业等一系列电动车产业链配套企业,现可以生产车架、车把、大货架、保险杠、后衣架、支架、电机、电缆连接线、塑件喷涂、鞍座、仪表、塑件、外壳、座垫、脚垫、轮毂、包装印刷、模具等电动车零配件,电动车产业链基本形成,实现了新能源电动车零配件本地生产、本地供应。
该县还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在道路、地下管网、电力等配套设施方面做好衔接,实现产业集聚区与主城区基础设施的有效互通。依托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项目建设,启动集聚区万人社区建设,建成房屋33.38万平方米6310套,社区全部建成后可入住群众16000户,总人口6万多人,为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提供了可靠保障。加快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在产业集聚区建设超市、电信移动网点、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
《汝南县培育品牌企业带活一方经济》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runan/16574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