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04 10:5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近日,从国家农业部传来喜讯,在2016年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中,确山古栗林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这是继2005年确山板栗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确山古栗荣获的又一国家级殊荣。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提高名特优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增加产品附加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确山板栗栽培历史悠久,从《诗经•鄘风》中“树之溱栗,椅桐梓漆”来看,“树之溱栗”的“溱”字说的就是河南确山境内的臻头河,具体指石滚河镇臻头河两岸的何大庙、焦老庄、袁棚等地。经考证,何大庙古栗林,由明朝大学士焦阁老(原名焦芳,明代人,公元1434~1517年),天顺八年考取进士后,衣锦返乡,到何大庙焦老庄认祖归宗时,观此地,河流密布,山清水秀,便命人在当地种下两百多亩板栗,此处林木,历经几百年沧桑,经遇数次洪涝灾害,现留存一百多棵,在全国也实属罕见。
目前,确山板栗种植面积17.5万亩,石滚河镇也形成了以臻头河沿岸、庙山流域、陈冲流域、虎啸山流域为主的四大板栗生产基地,种植面积5.8万亩,年产板栗800万公斤,年产值达4000万元。仅何大庙村种植板栗面积就达2.1万亩,现存千年古栗树180株,古栗树枝繁叶茂,坐果率高,品质优良,所产板栗素以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粉质细腻、生食熟食香脆甜糯而深受消费者青睐,2005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国家级优质板栗生产基地”,所产“紫油栗”曾在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同类产品的最高奖项。
近年来,石滚河镇广大栗农立足自身技术优势,通过苗木销售、跟踪技术服务等形式,开展技术输出,常年活跃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等10余个省、市,产品远销至港澳地区、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仅板栗生产和技术输出人均增收就达700元,板栗生产已成为石滚河镇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确山古栗林树木成荫,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每年板栗成熟期间,石滚河镇都会举办板栗节,不仅可以品尝农家美食大赛的板栗宴、购买板栗家族系列产品的板栗月饼、板栗汁、炒板栗,还可以采摘百年古树上的板栗,让游人在板栗风情园尽赏千年古树的沧桑,真正体会古栗文化的精髓所在。(石滚河 张文艳)
《“确山古栗林”喜获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queshan/53356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