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16 08:5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通讯员 苏同锁 汪永国 林瑞锦
在韩国京畿道安山市郊,有一处占地约
赵全磊是泌阳县杨家集镇郭庄村小和庄人,他种香菇,那可是染坊里吹喇叭——有声有色。20年前他就把香菇种植作为致富“神器”,苦心经营,很快由一个业界的散兵游勇成长为团队首领,带动本村和杨集、孟岗、董庄等周边村的百余户村民同发菇财,产品多次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展出,广受好评。10多年前,他从相关资料中得知香菇在韩国人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理念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后,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和周密准备,便开始了对韩国的干品香菇贸易。为了使贸易常态化和利益最大化,他把高考落榜的侄子赵喆送到韩国专修韩语。中国和韩国市场规则和习惯不尽相同,就香菇而言,在国内市场上按斤称,在韩国鲜菇却是按个儿卖,
3年前,韩方贸易伙伴向他提出了购买成品香菇菌袋的请求,并聘请赵喆为全权代表专司此事。最后商定,我方按“万里派一”(具体为7000~10000袋)的比例选派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员,与成品香菇菌袋一起入韩,员工月均底薪在1.1万元人民币以上。流程是:把成品香菇菌袋运到泌阳县城打包后往集装箱内注入冷气,使其在运送途中能保持28度的安全温度。
2016年初,他又萌生了在韩国建基地的构想,4月份入韩办理必须的政务审批和商务流程,
扶贫攻坚战打响后,赵全磊马上意识到,自己也有责任参与扶贫。因为自己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不能置身局外。他把自己的想法向村党支部作了汇报,村党支部即时报告了乡党委。在扶贫攻坚和其他工作中求贤若渴的镇党委、镇政府即刻做出反应,镇党委书记百忙中与他促膝长谈,勉励他为乡亲的共同富裕,早日跨入小康社会尽心尽力。当时,他正构想在韩国建香菇种植基地,便把助贫一事一同考虑,一旦基地建设获批,所需40名工匠及辅助人员从家乡选派。基地建成后,定员60人,其中20人的岗位留给贫困户。入韩人员的选拔也必须做到慎之又慎,入韩后的言谈举止要不失国体。因此,定出几个条件很有必要。一是遵纪守法,在公安局人口信息库没有不良记录,不需要其他辅助证明能直接办理出国护照。二是邻里和睦,遵守家乡的公序良俗,助人为乐,团队意识强。三是生活习惯文明健康,没有酗酒等不良嗜好。四是先期有一定的建筑经验,基地建成后有一定的香菇种管基础,敬业技精者优先。由于韩方只给予3个月的短期签证,员工轮换频率高、流动性大,不能像国内企事业单位那样让员工享受“五险一金”待遇。赵全磊决定把入韩人员的月薪提高到12000元人民币,医疗和工伤所需费用由他全包,并把先期入韩搞基地建设的40人定员到人,其中就有杜纪彬等8户贫困户,一旦基地建设的报告获批,即刻动身。
近日,从韩国返回的贫困户杜纪彬,应邀参加了由几个亲朋好友为其举办的接风洗尘宴会。因其既会搞建筑又懂种菇技术,在韩国干了两个短期签证期(6个月),72000多元的收入除去消费和往返途中开支,60000多元在他的腰包里“安家落户”。
《泌阳农民赵全磊率乡亲韩国种蘑菇》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md.yuduxx.com/biyang/54067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